13003369212
洪水發生時,必須確保能在預警時間內將移動防洪設施安裝完畢并啟動運行。
t 預警 > t準備 =( t 警報 + t 裝車 + t 運輸 + t 現場保護措施 + t 安裝) · C 安全余量
指從發現洪水威脅到洪水波到達該地的潛在可用時間間隔,受以下因素影響:
集水區面積和水文特征;
造成洪水的降水事件的個體特征;
警報和匯報機制的效率;
指防洪措施進入準備就緒狀態所需時間,很大程度上取決于:
防洪系統的種類(影響到裝車時間、運輸時間和安裝時間);
設施的長度和高度(影響裝車時間、運輸時間和安裝時間);
移動防洪部件的倉儲地點到使用地點的距離(影響運輸時間);
道路可及性(影響運輸時間、裝載時間、安裝時間和現場保護措施設立時間,如開辟和清空進入現場道路的時間等);
人力和機器資源(影響到所有時間因素,包括工作人員的數量、教育和培訓水平、維修技能、工作積極性等);
各個時間段是可以重疊的,并非所有流程都必須一個接一個來完成,規劃時可以相應地安排好可以獨立平行完成的工序。組織協調工作是資源調配規劃階段的任務,至于如何配置,一部分取決于系統本身,但首先取決于人力資源。因為運輸到安裝地點后還需要卸貨,那么可以讓一批人搭建現場保護措施,另一批人先行清掃整理安裝地點等等。
部件裝車所需時間要在裝車和工作規劃中明確計算出來,計算結果要在演練時加以驗證。
所需時間由裝車工作的組織及可用人員的數量決定。使用大規模容積(集裝箱等,見下文)可以縮短裝載時間。如果多臺運輸車輛在不同時間從倉庫向不同安裝地點(同一防洪設施)出發,那么在整體準備時間的估算中也要加以考慮。必要材料的運輸同時或交錯進行,可以顯著縮短運輸和安裝時間。
規劃階段就必須確定運輸所需時間,在******次試運行和后續演練中進行檢驗,必要時還要相應調整或修正警報預案及工作預案。某些系統類型儲存在使用地點,不存在運輸時間。如有必要或計劃了多次運輸(出于運力或工作流程的考慮),那這些時間不需要重復添加到準備時間里,因為裝車時間、安裝時間和其它時間段可以同時進行。規劃中要盡可能追求同時推進多項任務,節省時間。
應盡可能縮短運輸所需時間
與其它耗時因素相比,運輸所需時間要求只能占據極小的一部分。朂主要前提是縮短倉庫和安裝地點之間的距離,另外保證倉庫和安裝地點之間的道路暢通以及足夠的人力和運力資源也同樣重要。
倉庫到安裝地點之間的整個路程必須不受洪水影響。
盡可能設計簡單的直達路線。應規劃備用路線,備用路線不能明顯增加運輸時間(規劃時要留有余地)。
運輸工具的選擇要根據環境(地形地勢),裝卸、安裝流程和安裝現場的運輸及裝卸工具(屬于規劃階段的任務)來調整。
現場安全措施所需時間包括封路、繞行、清空清理施工區域、保障系統送抵路線暢通等工作所耗費的時間。對于預存在現場的系統類型還要保障防洪墻系統上方沒有堆放物品。
現場安全布置每一道工序的所需時間都是可預計、可規劃、可定量的,但依然需要考慮意外情況,如移開停放的汽車等障礙物及其它不確定因素。
安裝所需時間是整體準備時間中可以非常******預計的因素,在招標時就已明確規定,系統驗收時也會再次驗證。
安裝時間包括把部件從車上卸下并轉移到安裝地點的時間。很多情況下可以直接開始安裝或同時進行這些工作。下圖給出了安裝時間參考值。
優化時間配置的前提是合理明晰的工作預案和訓練有素的人員隊伍。
規劃好的工作流程和操作必須通知到位,練習到位。要定期進行演練,在演練中檢驗各部分所需時間。